2014 12/10 峨嵋 十二寮登山步道


今天又是一個適合出遊的天氣。
早上和媽媽討論了ㄧ下,我們決定到峨眉的「十二寮登山步道」。


研究了一下地圖,十二寮登山步道全長約2.2公里,總共有六個登山入口。
參考了網路上的建議,初次來遊十二寮登山步道,最佳路線是從第五登山口出發, 而從第ㄧ登山口結束,再循著產業道路回到第五登山口處。

(注:走完後,對照了ㄧ下地圖,才知道我們今天是從第六登山口進去,而從第四登山口出來, 再繞過十二寮埤回到了第六登山口。非常大的ㄧ圈。)



中餐:

11點10分出門,11點半不到就到了頭份鎮,距離「十二寮登山步道」只有十來分鐘的路程, 討論了ㄧ下,先吃午飯好了。
來到了這附近非常出名的餐廳「斗煥坪水餃館」。
(注: Google ㄧ下,就會知道這家店有多出名了。)

菜單上可選的東西還真多,我們點了 牛肉麵,水餃 15 粒,和雜不囉嗦 (滷味拼盤,但是有炒過)。


看媽媽的笑臉就知道,東西很好吃的。


(注: 如果你真的有 Google,就會知道這家店最出名的是「招牌蔥油餅」。
媽媽邊吃邊看別桌點的菜,就ㄧ直告訴我每一桌都點了「招牌蔥油餅」,只有我們沒有。
我當然知道媽媽在想甚麼了。
所以在回程的時候,我們又光顧這家店,外帶了一份「招牌蔥油餅」,而在車上馬上吃了一塊,彌補了媽媽心中的不平衡。)
剛炸出來的蔥油餅,膨膨的。
切好裝盒的蔥油餅,看起來很好吃。



(注: 吃完飯,順道加個油。 加完油,小妹問我贈品要甚麼,有礦泉水,衛生紙,和咖啡。
想說 (但沒有說),今天一大早從台北出發,要個咖啡提神ㄧ下吧。
結果,加油小妹竟然說,多送你ㄧ瓶蠻牛。

頭份真的是一個好地方。)



十二寮登山步道:

搞了半天,終於來到了十二寮登山步道。只是 GPS 無法設定第五登山口,我們只好沿路跟著 "登山步道" 的標誌前進。
最後看到了一個免費停車場,決定就從這裡開始走了。
(注: 在台北,每個地方停車都要收錢,真的不敢相信台灣還存在「免費停車場」。
        十二寮真的是一個好地方。)



第六登山口,乍看之下是一個非常平穩的步道,媽媽也在入口處和一個不知名的植物合照。



剛開始是一個非常平穩的步道,沿途都是樟樹和相思樹。我照了兩張失敗的照片。



緊接著就是一段又長又陡的階梯。



走完又長又陡的階梯,就是一個涼亭,我們稍做休息一下。



涼亭後是一片非常美的竹林步道,媽媽告訴我說這些是桂竹,也告訴我採桂竹筍要再清晨。



十二寮步道是一個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步道,不是那麼的難走,但走起來也是挺累的。



也搞了橋,增加步道間的行走樂趣。



不過,這個步道的保養和維修是有待加強的。

橋上多處都已破損,而有好心人士,插上了樹枝做標示。
路標也多已斑駁不清楚


下橋後,又是一段上坡的階梯。



來到了我覺得是整個步道最難走的一段,非常陡的上坡。



陡坡後到了高點,有著一個非常大的涼亭。



(注: 有沒有注意到,媽媽在這段路途所拍的照片,嘴巴都是開開的。
這些不是失敗,而是媽媽一直在講話。
從那個最難走的陡坡開始,媽媽不知哪裡來的興致,開始告訴我她做脊椎手術的故事。
從三五年前到上海打羽球摔傷,回台灣痛得受不了,然後拜託"新竹縣"的大官關說而可以給長庚最著名的骨科醫生檢查, 然後手術的細節 (打針,填骨粉,...),以及手術後的住院安排,等等。鉅細靡遺,連手術後要上廁所的細節都描述了。
整段的嘴巴都沒有閉過停過,自然照出來嘴巴都是開開的。)

故事講完也休息夠了,媽媽提議今天到此,可以下山了,哈哈。
下山的前半段是一段很特別的石階,頂上有一個很大的電塔,發出刺耳又可怕的吱吱聲。



中間經過了一個亭子,叫「鐘乳石 仙根」。 亭子前裝飾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和昆蟲,整個亭子內擺了許多東西,也不知道要表達甚麼?



亭外的烏龜石



其他

入口的標示
仙根不見了,只剩下擺設的架子
一隻用塑膠帶修補過的烏龜
亭內有一塊東西,不知是化石還是鐘乳石? 只說是 "大唇犀"


來到了出口,也就是第四登山入口



旁邊是停車場和一間餐廳,裝飾和用色都很奇特



前方是「十二寮碑」。博學的媽媽,這時又告訴我「碑」就是客家人所謂的池塘。



回程中,還走錯路,延著一條 "螢火蟲保護區" 的步道,來到了三學蘭若,左方就是我們當初預定要登山的第五入口。 (注: 我還不知道螢火蟲長的是這個幽默樣。)



回程中,

沿路的麻雀聲是非常的驚人,媽媽也頻頻回頭


沿路有著一個一個的果園,路邊也種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植物,

最特別的這一片洛神花田

一堆不知名,但有著五顏六色的植物



後記:

第二天,媽媽打電話給我,說她的朋友都不是這樣走的,而我們這次也沒有走完,建議我們改天再走一次,從一號登山口入,從五號登山口出。